本期人物:Frank-邢志明,THANK星球创始人

职业与招聘管理专家,20年外企/上市/咨询公司职业背景,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任软通动力HRD、科锐国际RPO/RPS/BTG总监等职位。

专访作者 | 毛毛@Gllue

马克思·韦伯在《未来简史》中写道,「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对于本期专访人物——THANK星球创始人 Frank Xing来说,对「意义」与「价值」的追寻,便是他跨过困难、穿越枯燥仍始终坚持的驱动力。

历经国企、外企、事业单位;做过HR、咨询、RPO、猎头、也自己创过业;有高光时刻、身不由己、也有浪里浮沉。

他已经深深扎根在人力资源这个行业里,这儿有他想要实现的一些东西。

二十年,一个「不下牌桌」的故事。

你不是一个普通的HR

这句话,第一次是Frank从他合伙人口中听来的。那是在2007年,他成为HR的第7个年头。

从一开始仅仅因为喜欢和人打交道才选择了人力资源这个行业,从工厂蓝领基础人事做起,到以HR的角色历经几家不同类型公司,逐步涉及招聘、培训,最后到HR全模块管理……彼时的Frank在这条路上变得愈发如鱼得水,但他却逐渐对自己身为HR的价值产生了一丝怀疑。

「平台或者说公司的光环可以给一个人带来身份、名誉、还有更加轻易的成功,但它们总有一天也会限制一个人发展,你只能被迫不断去寻找更好的平台。」带着这样的想法,年轻气盛的Frank被合伙人这句话「鼓动」,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尝试。

因为合伙人有猎头背景,他们瞄准了在国内刚起步不久的猎头行业。Frank利用自己这么多年在招聘实践与培训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创立了一家咨询公司,为猎头客户组织培训。

「零几年,国内很少有人真正对猎头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他们觉得这会是一个创业切入点。

从搭建BBS起步,再到组织线下培训、迷你沙龙,邀请猎头行业里有一定名气的嘉宾进行分享,而后又开始搭建网站……Frank创业的开场如火如荼,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随着时间来到2008年,这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且不说那场席卷全世界的金融风暴,而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经济急速且深刻地发生了转变。

就举个例子来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在2008年被统一为25%。

以点及面,这也似乎成为了外资集体撤退的一个信号。

「那时国内猎头大部分订单还是来自外资企业,随着它们撤出中国,再加上金融危机,猎头行业遭受了巨大打击,对我们这个服务于猎头行业的初创公司来说,影响更加巨大。」Frank告诉我。

在时代的洪流下,个体的抗争往往是微弱的。需求端直接被掐断,当时根基尚浅的Frank没能坚持到转机到来那天,第一次创业尝试最终只能无奈落幕。

一个创业者,在明白公司已经不复存在的那一刻,到底应该做什么?或许有人会沉溺在这次失败中无法自拔,但生活总要继续,最终还是要在这个现实中醒来。

当时Frank唯一的选择,似乎只有快速收拾起失意,去找一份工作。

失败,在创业中也是一种荣耀。很快他就发现,创业的这一年多对自己的打磨,比得上之前「打工」好几年。特别是当他进入软通动力担任HRD之后,这种区别更加明显,创业的经历让他更能站在创始人角度看待问题。

但他始终还是那个「不普通的HR」,他渴望更加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我看来,HR在企业的工作生涯,像是不断参加短跑比赛,冲刺、到达巅峰、然后结束,很难有HR可以在一家企业做到10年以上。而如果跳出去做‘乙方’,无论创业与否,都更像是一场长跑,要盯准一个行业也好、服务类别也好,坚持去做,不断深挖。」

选择没有对错,但要看你擅长什么比赛。

Frank不愿意用短跑的姿态,去跑一场马拉松。

坚定了自己向「乙方」转型的方向后,他开始研究人力资源行业里不同类别的乙方公司,最后选定了科锐国际,这个在他看来涵盖了全案招聘业务、和自己「价值相符」的公司。

很早很早之前,Frank曾经给自己做过一次职业测评。报告里其它东西都记不得了,唯独有一句话一直被他记在心里,这句话是这样说的:「该被测者愿意为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工作,即使遇到很多困难,很枯燥,但只要他认同,他就一定会坚持。」

不知是这句话真的很准确,还是这句话在潜意识上暗示了他,在这条路上,Frank确实一直这样做着。

招聘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事

在科锐国际,Frank一呆就是六年。

这期间,他负责过一个大区的招聘流程外包(RPO)业务,完成了许多重要的项目;担任过招聘方案咨询(RPS)团队负责人;还内部创业,打造了人才拍卖网站「才客」。

说起Frank和科锐的「缘分」,也有一件趣事。

「其实在我第一次创业最难的时候,我就见过科锐的高勇。」说来也巧,两个人都正好找对方有事,但却不是一件事。「还记得是在科锐楼下的咖啡厅,当时我找他是想要给科锐搞猎头培训,他找我是想推荐我做当时一个民间猎头行业协会的秘书长。」

科锐的员工培训有其它渠道,而当时Frank也志不在此,第一次见面,两件事没有一个能谈拢。

待两人再次见面,就是2010年了,还是那个咖啡厅。这次Frank带上了自己准备好的PPT,这是他对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仔细研究的成果。

「因为我想着,不能自己干讲啊,用PPT可以更好地呈现内容。不过这让对方很惊讶,说第一次见到有人和他见面要给他讲PPT。」Frank回忆道。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Frank就拿着自己这个精简成不到10页的PPT,和对方从他理解的招聘行业组成谈起,讲到他自己分析科锐当时在市场中处于四象限图中的哪个位置、在不同的业务维度上主要对手是谁。

然后又根据自己在软通这家服务外包型企业做HR的经验,谈了RPO业务在甲方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以及单人招聘成本(CPH – Cost Per Hire)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次谈话结束,高勇就向Frank发出了邀请,让他负责科锐北区RPO业务。

刚进入科锐第一年,正好赶上团购行业兴起,当时甚至被戏称是「百团大战」。Frank抓住了这个机遇,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团队,快准狠地带领团队吃下了一口大蛋糕,一年就出了700多万业绩。

他用「刺激」来形容那段经历,「最快的时候我们一周关闭了上百个职位,候选人在门口排着队等面试,这毫不夸张。」

2012年,Frank又独家承接了武汉市针对一线城市发起的人才回流招聘活动「楚才回家」项目。

「这个项目是B2G(Business-to-Government),我们对标了新加坡,因为他们是政府猎头这个概念比较完善的一个国家。」

为了弄清楚客户的真实需求,Frank带着5位顾问,花了一周时间走访了武汉当地的30多家企业,还收获了客户「你们对需求的理解比我们要深刻多了!」的高度评价。

项目成果喜人,到最后,许多候选人都携家带口回到武汉。这一次选择,对他们个人甚至家庭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武汉当地的企业也得到了高层次人才补充。

「我们是为他人创造了价值、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不是我在唱高调,有时候你会觉得招聘这件事,真的是在改变这个世界。」Frank感慨道。

他继续解释:「小到帮一家公司招聘到厉害的产品负责人,TA会让这家公司的产品发生深刻改变;即使只是前置的Mapping项目做人才地图,也是能够帮助客户公司更加了解市场,进而让他们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最终有改变这个行业的可能性。

「大到顺应行业变迁,构建新的行业玩家的组织能力,或是帮助一座城市招才引智……这些最终都将对当地关键产业、关键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老邢的管理日记

创业可能是件很偶然的事情,但它是一条不归路,因为创业是对人内心真实的唤醒。

2016年8月,Frank离开科锐国际,踏上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从选择重新开始的这一天起,他必须再次努力脱下过去身上积累的层层光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时过境迁,这些事件、历史或者说过去,仅有的用处是写在我的Linkedin简介中。」

THANK星球,这是一家专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猎头公司。

谈及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Frank告诉我,首先还是为了做到「有价值」,他说:「人工智能领域对于各个行业、对于整个国家都非常有价值,未来我们的产业变革会一直进行,而我们要在其中参与变革、推动变革。」

这次,他在路上也遇到了一些磕绊。

「刚创业的时候过于追求速度,希望能够快步走。制定目标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单纯从业务与业绩目标出发,倒推公司在什么时候需要达到多少人,但这种方式其实只能适用于成熟业务,对于还需要不断探索的业务来说,盲目扩张必然带来质量下降,无异于自寻死路。」

但Frank是个善于反思的人,在公众号「老邢笔记」上,他写下了六篇「管理日记」,细数了自己在创业踩坑过程中汲取到的经验教训,写给别人看,也是写给自己看。

就像他在笔记中写下的那样:

在创业初期需要勇气和决心,但后面越来越需要韧劲儿与耐力。
“慢而稳”是服务型公司规模化竞争的基础,因为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人才,而人才需要花时间去发现、培养和创造价值。
赢得客户和创建成功记录同样需要时间,你必须真实取得客户信任,并为每个客户付出不同的回报,客户回头率依靠的是你是否能成功地帮助他们发展业务。

创业三年多过来,Frank的公司经历了快速扩张,过度扩张后的阵痛,也有阵痛之后的深刻反思。唯一没有变的是,他对于服务质量不放弃的较真精神。

在他看来,创业是一场无限竞争,他在坚持,他在让自己永远不下牌桌。

「其实做猎头、做招聘也是长跑啊,这是一个简单但不容易(simple but not easy)的工作,要做的事情说到底并不复杂,但想要做好,同样需要非常强大的韧劲与耐力。」

所以,Frank对顾问要求非常高,但同时他也很看重对他们的培养。

「我会要求顾问能够有‘输出’与‘共享’的能力。比如在每周晨会上,可以上台总结自己一周成果;又比如我们建立了知识库,顾问在任何地方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在这个知识库里进行共享。还有,我们用谷露的系统,关键的操作都制定了相关规范与要求,特别是备注填写这一步,一切都是为了让协同更加顺畅。」

现在的Frank正逐步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管道、或者说是一套业务标准。希望通过不断尝试跑通一条可行道路,最终能够吸引到更多认同这个标准、味道相符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