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盛产蠢蠢欲动的人,有人贩卖焦虑,就需要有人解决焦虑。
在伯乐,Leslie Xu 已经见过太多或野心勃勃、或踟蹰犹豫、或反复不定的候选人了。
作为猎头,他帮助无数职场人寻找焦虑的宣泄之处,但又何尝不是在职场中品尝着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呢?
寻找一份有价值的工作
今年是 1988 年出生的 Leslie 踏入猎头行业,成为一名金融猎头的第六个年头。
从上海交大会计专业毕业后,在进入职场的最初的三年间,Leslie 曾换过四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专业对口的会计事务所,然后就不断跳槽转行,陆续还待过公关、教培、咨询公司。」
三年四个行业,Leslie 职业之路的开局看似很丰富,但现在仔细想来,似乎是不够好的。他坦言「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经验的积累,都有不足。」
可在这段他自己都承认「不够好」的经历里,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最让 Leslie 印象深刻是在一家法国咨询公司里的工作经历,这段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点醒他,让他决定进入猎头行业的一个契机。
那时候,他的工作主要是帮一些奢侈品牌在全国做「神秘访客」的调研,调查门店的客户服务情况。包括考察项与问卷的准备,还要在全国各地寻找符合客户标准且对「当神秘访客」这一份业余兼职有兴趣的人。
不过,能够符合「神秘访客」条件的人其实是很难找的。一方面,客户对人选的外在形象、谈吐气质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但另一方面,符合这样要求的人又基本不会为了几百块钱的调研费而奔波一趟。
「这很考验找人的能力,一般来说,对这个好奇的年轻富二代或者新锐中产阶级会更容易接受这种邀请。」
Leslie 将这份工作完成得很好,这也让他认识到自己原来在找人这件事上,还是有一点天赋与心得的。
「外人听起来,这份工作好像很有趣。」他向我解释道,「但身在其中,你会发现自己始终局限在找人这件事上,找到了,换一个项目,继续找人……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于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那时已是2013年末, Leslie 正值25岁,褪去了少年人的横冲直撞,他开始静下心来,仔细思索自己过去三年来的每一次选择,想要为自己找到一条值得一直走下去的路,一份真正能为他人,也是为自己提供价值的工作。
在对自我深刻剖析,也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研之后,Leslie 决定成为一名猎头。
「既然做了,就要去好的、去大的平台锻炼自己。」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规模、口碑比较好的猎头公司。
于是,在2014年的2月份,Leslie 加入伯乐,一家拥有20年良好声誉的老牌猎头公司,从最基础的 Researcher 做起,重新编织起自己的职场之路。
我问 Leslie ,放弃专业优势,放弃三年的工作积累,进入猎头这么一个完全陌生的、跨度那么大的行业,有考虑过风险,有后悔过吗?
「转行当然会有困难,也要冒不小的风险,但现在再回头看,成为猎头这个选择是对的」他回答我,「虽然我今天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坚持走过来了,但无论如何我都没有后悔过。」
到现在,Leslie 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搜集各种消息、和客户交流、与候选人见面、出没于上海各个商业大楼……他告诉我,过年前的这段时间他变得更加忙碌了,因为正在为年后开放的职位而努力。
每一位猎头在这个行业里找到的东西都不一样,Leslie 成为猎头,是因为这个行业给了他比财富更多的东西。以前的他只想要一份适合自己性格工作,只是通过不断的跳槽释放自己的焦虑,但现在他还想要突破、想要自由、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人这一生最大的天敌就是“时间”,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经得起浪费。
「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上,那就要在这三分之一的付出中获得最大化的经验和积累,让市场认可你的价值,而不是让公司的老板在几百号员工中随意给你定个价格。」他在随笔中写下的这样一句话无疑说明了成为高效顾问的重要性。
Leslie 告诉我,他一直认同猎头行业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行业,「它让我见识了多样的职场,拥有了随时应对挑战与变化的勇气。」
「当然,收入的增长也是明显的,这份回报不会辜负你每一份努力。」说到这,我们会心一笑。
在我看来,Leslie 是一个挺特别的人。
他心中好似始终有一把丈量自己的尺子,他能够直面自己的不足、不满与不够,并有勇气挣脱、试错与重定位。
最终,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成为猎头之后的生活,Leslie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充满变化」。
作为一名猎头,特别面向的本身也是变化飞速的金融领域,现在 Leslie 每天工作的丰富程度,是刚毕业时在格子间里埋头的他怎么也无法想象的。
每天睁开眼睛,就有各式各样的挑战等着他。
「候选人也好,客户也好,给我的惊喜与‘惊吓’总是成正比。」他和我开玩笑说。不过这些「惊喜」与「惊吓」,Leslie 都与他的团队一起,完美地消化了。
(Leslie和他的团队)
Leslie 很自豪地向我介绍他所在的伯乐金融团队,「未来,金融行业的流动率在于候选人的跨界发展,从银行到基金,从基金到信托……只有更全面地覆盖,才能和客户与候选人做到共赢。」
当然,只有做得专,才能做得深。虽然想要成为能够同时服务于银行、信托、保险、基金、券商、PEVC、金融科技等的「全能团队」,但分解到团队内部的每个人,还是只会同时专注于一两个细分领域。
团队的价值在于为你聚集一帮互相扶持的战友,你可以指导年轻有朝气的新人,也有比你更资深的前辈对你进行打磨。
17年开始,属于 Leslie 的小团队也建立了起来。
「自己成为一个百万甚至几百万的顾问,和能够带出一个百万顾问,这完全是两回事。」这5年走过的那么些路,积攒的那么多经验,如何去传承给新人,新顾问如何培养,他说这是他下一个阶段工作的重点,也是他正努力学习的地方。
Leslie 认真地为自己带的「徒弟」们规划了一条成长与发展的路径——从打CC开始,再到能够和他一起去见人,学会影响他人,最后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顾问。
在去见资深候选人与大客户的时候,他身边总是会带上一两个新人旁听,甚至引荐。他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而不是粗暴地灌输,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对行业的看法与嗅觉,在猎头这个行业中不断进阶,发现做猎头的乐趣。
而这些也是 Leslie 自己曾经历过的。「伯乐从1996年成立至今已经二十余年了,最早的一批创始人带出了20个见证15年以上猎头行业沉浮的、非常资深的顾问,他们又将自己的本事传承给我这一批人。」
现在,Leslie 想将这些东西毫无保留地继续传承下去。
「我带一个新人,我把我的领域与人脉交给他,他成长起来之后,他有他的业绩,我有我的业绩,肯定会互相冲突的。」
做金融猎头已经做到第六年了,从早些年的外资银行,到后来的信托和汽车金融,再到这两年侧重在二级市场,Leslie 一直在不断地转变。
「所以,我随时都有心理准备,去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一个行业的好与不好,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一家公司、一个人也一样,包括 Leslie 所在的伯乐,它其实也是一家经历过辉煌与巨变的公司。
我们现在需要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因此,也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待到市场发生变化,你再去变化就已经来不及了。」
这也是 Leslie 选择不断突破自己「舒适区」的原因。
一名金融猎头的贰拾年
也许是巧合,也许真的有其内因,1998、2008、2018……经济仿佛十年迎来一个轮回。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行,许多企业的生存愈发艰难。
这对猎头行业的冲击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金融猎头来说。
但 Leslie 的业务在 2018 年比 2017 还有所增长,因此他对于接下来的2019年同样信心十足。
「曾经有学长跟我讲过这样一句话,不管整个市场是好是坏,始终有20%的人可以赚到钱。」这句话虽然讲的是股市,但用在猎头行业似乎也说得通。
2017年伯乐发生动荡的时候,Leslie 曾主动提出为公司招人,也是那时候,他在短时间内见了不下20名同行,这让他发现,当时行业内有不少人的想法还是很浮躁的。
现在的市场像刚经历了一场高烧,退烧之后,大体才能检验出谁才适合留下。
在虚假繁荣的泡沫未破时,猎头成单靠抢,拼快,而现在更需要拼各自的专业度与真本事。
「客户的需求量没有往年大,但你可以把事情做得更精细一点。」Leslie 希望自己,包括团队、包括公司都能在这个时候逆势而升。
越是寒冬,越能体验猎头的价值:更深入地对候选人、对细分领域、对行业做Mapping;更细致地分析市场、分析公司、分析对候选人最佳的选择;更直观地帮助候选人了解其在一家公司应该体现的价值,告诉他们随着一个机会而来的机遇与风险……
「虽然有很多时候,背负着业绩的压力,让人没法做得尽善尽美,但我还是最大限度地在往自己理想化的顾问靠近着。」
金融行业是一个迭代更新非常快的行业,在这个行业做猎头顾问,就需要不断地去思考,去发现市场的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专业性与市场灵敏度,Leslie 一直在持续地搜集信息。
「一名金融猎头的贰拾年」,这是他用业余时间自己运营的个人公众号。
Leslie 将金融行业一些人的想法,他们的顾虑、他们是怎么看这个市场的、还有他所看到的人才趋势等东西都写成文章,发布在这个公众号里,用2年的时间里积累了一千多个粉丝。
「关注者不算多,但都是真正关心这个行业的人。」
现在职场人喜欢说「斜杠青年」这个词,但它实际上非常难以做到。
在本职工作之外,自己做公众号非常耗费时间,这个我深有体会。我问 Leslie ,猎头的日常工作本身就非常忙碌了,怎么做到在两年里坚持做原创的?
「如果用数据说话,我这三年来都150%地完成了自己的业绩目标。」他告诉我说,自己做公众号并没有其他人想的那样占用工作精力,甚至有助于他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为那些文章,其实都是他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的一些副产物。
「既然有现成的想法,当然选择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泯然众生可能很省力
我试图在接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为「Leslie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猎头?」 找到一个答案,而随着采访的进行,两个词慢慢浮现在我的脑中。
「专业」还有「真诚」。
Leslie也说,如果硬要给自己贴标签的话,他会选择「坦诚待人」四个字。
候选人真正需要什么,他为什么会看机会,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看机会,背后的很多细节是一些比较浮于表面的顾问不会去把握的,而他希望能够做到。
「有很多次在与候选人见完面后,他们都告诉我说,我是他们愿意见面的第一个猎头,因为我的真诚,他们愿意给予我信任。
在其他媒体的采访中,他提到过自己刚从 Researcher 升级成为顾问的那一年,总共见了306位候选人。
「业绩压力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是我想要更快地积累、打磨自己。」而那一年间见过的候选人,后来大多成为了他的人脉,也有不少被成功推荐,甄别候选人的能力也提高了。
与那些十年、十五年的猎头们不同,Leslie 现在刚满30岁,成为猎头五年,不算短但也不算长。
「市场上比你资深、比你能言的顾问多的去了,客户凭什么选择你,候选人凭什么选择你呢?只有不断地见人,才能在市场上留下你的脚印。」
他告诉我说,自己从小到大的性格或者说是执念,就是想要和别人不一样。「见得人越多,行业吃得越透,在人性关怀上做得越体贴,我离与别人不同这个目标也就越近。」
很多时候我觉得,在现在的社会语境下,努力的价值好像被低估了。
我们羡慕聪明的头脑,向往良好的家境,期待突然的好运,想要毫不费力、轻松体面、坐享其成……
化用《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对哈利说过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往往面临着太多的选择,但选择的两面并不是「正确的」与「错误的」,而是「正确的」与「容易的」。
而时间最公平的地方在于,它从不区别对待任何人。
泯然众生可能很省力——
比起早一些来到公司准备一天的日程来说,赖床是容易的;
比起在外奔波于候选人见面来说,呆在办公室吹空调是容易的;
比起用业余时间研究市场变化趋势来说,吃老本是容易的;
比起维护好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来说,只看短期利益是容易的;
……
但就好像在一条不断分岔的山路上行走,如果每次都选择最轻松的一条,你只会离山顶的目标越来越远。
「我愿意选择不断攀登,希望大家共勉!」Leslie 最后说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