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访谈>>猎界风云志>>谷露专访斯科创始人刘汪洋Jackie Liu – 沉浮二十年,做猎头界低调的造梦人

本文作者:麻小薯@Gllue,未经谷露授权严禁转载


温文儒雅,谈吐有致,这样的一个形象背后,是一段中国猎头业二十载沉浮的故事。

历经过辉煌时的高速发展,遭遇过饱和期的瓶颈效应,刘汪洋(Jackie Liu),斯科咨询创始人,也是中国猎头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见证过着中国猎头业起起落落的发展和进步,如今中年不惑的他,在绘织斯科系”四合院”的同时,以中华文化修养心性。

笑称自己是斯科心灵按摩师的Jackie,如今的豁达超然,又何尝不是人生阅历的厚度所成就的呢?

和Jackie约的那天,正值五四青年节,由于放假,办公室里只有寥寥数人,倒是Jackie,刚刚和两个行业里的人喝完茶聊完天。Jackie的办公室里有一张木制茶桌,占据了办公室的三分之一,Jackie平时很喜欢喝茶,有时也会邀三五好友前来聚一聚、喝一喝茶,比起办公,这里更像是他行业内的聚会茶室。

谈起自己入行的那一刻,Jackie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20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自己。就着茶韵芳香的雾气,眼前的景象逐渐模糊了起来,那段骑着自行车跑人才市场的日子又涌现回心头。

(Jackie的办公室就像茶室一样)

二十年前初涉猎头,他是行业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1997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大批外资企业的引入,人才市场的需求瞬间剧增,在国外习惯用猎头找人的外企,来到国内也同样如此。只是,当时中国并没有猎头一词,连人才中介都没有人知道是什么。

当年Jackie和好友毕业分配在一起,老朋友先他入行后想自己创业,写了封信把身在异乡的Jackie拉入伙,Jackie也没多想,误打误撞就进入了招聘行业。凭着自己带过五六个人团队的经验,像模像样地开始了找人、面人之路。

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 Jackie用当年最流行的通讯方式:BB机,发消息给候选人“我是人才市场的,这里有某某职位,如果感兴趣,请回电XXXX”。那时没有邮件,也没有现在这般先进的系统,面试后通常把简历用传真或打印的方式传给客户。

好在这市场上没什么竞争对手,不像现在,那时约人相对好约。约好了候选人,那去哪里面试呢?这时就需要一个办公室,Jackie和老友一人一辆自行车开始找起了地方,最后找到康定花园的一个老别墅,年代久远得走起路来地板能发出“咔啷咔啷”的声音。老别墅特别容易停电,有时Jackie在房间里面试候选人,面着面着停电了,他就点着根蜡烛继续面。

Jackie记得有一次面试做海陆的HR Manager,在一个破桌子上点着蜡烛,透着烛光和一个拿一万五月薪的候选人面试,而自己才拿一千五,一千五面试一万五,差距再大也得正儿八经地当个面试。想到那个画面,Jackie自己都忍俊不禁了起来。

刚入行啥都不懂,碰见什么客户就做什么单子,Jackie前三笔单子加起来收费5000元,不大不小,倒是为了把这张5000元支票拿回来,坐了一天的公交到嘉定马陆。

大概是看到人才市场正处于一片蓝海中,2000年,有个朋友找到Jackie说想投资他创业,想着自己应该做一家不一样的公司,Jackie顺势也就接受了这个提议,斯科的原型便在冥冥之中诞生了。

(Jackie早年在HR沙龙的演讲)

而那个带他走上猎头之路的老友,正是现在猎头业的老前辈,一手创办仲望的Frank,当年的两人在猎头业里就像战友一般,一起共事,互相支持。


见证猎头业二十载沉浮,他在风云变幻中乘风破浪

中国猎头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点,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开始大量引进外资,人才的需求膨胀下诞生了第一批“老牌”猎头,其中就包括了Jackie的斯科,很多前辈现在还在市场上。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前让猎头企业在IT行业大捞了一笔,当年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骤增,Jackie服务的企业大都变成了微软、戴尔等当时的明星企业。

从2000年开始,猎头行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00年是猎头企业第一个爆发点,而到了05年,猎头企业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上,成为当今行业里重要的中坚力量。当时只要踏入这个行业很简单,在这个行业里做起来也不难。

(Jackie早年在斯科为团队成员过生日)

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是大部分猎头公司创造业绩的顶峰时刻,很多猎企能创造百分之百的业绩增长,Jackie带领的斯科也从抖线上升发展到稳步上升。

直到金融危机爆发,许多猎头企业开始停滞不前,本来会有很大发展的前景,却因撑不过金融危机而倒下。当时斯科的业绩整体也掉了30%-50%,没有单子,但Jackie仍旧在金融危机招了三十几个人进来,做内部培训、做内部建设。危机即为转机,Jackie想要利用这段“闲下来”的时间,提升公司的自身实力,来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机遇。

“当别人疯狂的时候,你要谨慎。当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要试着往前冲一冲。”巴菲特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Jackie

当大部分猎企陷于金融危机的漩涡中时,Jackie没有盲目进攻,也没有畏缩后退,仍旧是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节奏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正是他天生淡然的性格使然,不骄不躁,不急不缓,稳稳地追寻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

(Jackie在猎头行业峰会上的演讲)

正如Jackie所预料的,2010年,金融危机的战火逐渐消退,猎头市场又反弹回危机前的情况,只是随着分羹的人越来越多,猎头行业这几年如过山车般起起伏伏。2011年,情势回落,过去几年,暖冬成为行业常态,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像以前一样挣大钱的机会越来越少。

按照Jackie的说法,其实猎头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中国市场很大,潜力大,只是发展太快的背后带来的是沉淀不够,没时间积累,过分的拔苗助长,导致顾问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如今的猎头市场显得较为混乱。

(九年前,Jackie与欧洲合作伙伴的合影)

2010年前,整个行业都是外企主导,很多猎企以服务Intel、施耐德等传统名企为荣。然而到了2011年,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如同星星之火一样,燎原了整个猎头业。对Jackie来说即使遇到再多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也不及行业迅猛变化来的厉害。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11年这个转折点上,Jackie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感到受阻,服务对象由95%的外企变成了70%的民企,曾经认为最土的行业变成了当下最火的行业。

Jackie迅速调整原来的业务比重,只是多年来服务外企的傲性在民企那根本是水土不服,没有在这几个行业内有深厚的积累也让他走了不少弯路。转变大、客户要求速度越来越快,Jackie面对着行业的瞬息万变,也逼迫着自己不断成长。


开创斯科四合院,他想要打造“家”一样的斯科系

Jackie想要打造的是做最受人尊重和认可的公司,这是他创办斯科时就一直追寻的愿景。

作为中国猎头行业第一批的老牌企业,Jackie说自己创办它完全是被推着走的,就跟当初踏入这个行业一般,有人跟Jackie说自己愿意投资他,他就创业了。只是没想到,也许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件自己擅长的事情,或许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和斯科。

斯科在上海的大本营发展得蒸蒸日上,就有人找到Jackie想合作开办北京的公司,于是Jackie顺道就开办了第一家斯科在北京的公司,那里也正好是他读大学的地方。紧接着,深圳分公司也以同样的方式开办了起来。

(Jackie和斯科的团队小伙伴)

谁知,那些最初找他合作的人,最终没有同Jackie一起走下去,表面上看似成本很低的行业,若真想要赚钱还是难倒了这些人。但他们点燃了Jackie心中的那颗火苗,想要打造斯科系的火苗。他把两地的公司接手过来,寻找负责人,重新组建团队,把分公司做下去。

苏州、广州、成都、重庆、青岛、合肥、沈阳……各地的分公司陆续建了起来,与此同时,Jackie开始参股一些公司,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斯科系。放在地图上来看,各地公司组成的形状更像是一个思科四合院,而这个“四合院”也越来越接近Jackie创业之初想要打造的体系。

(斯科四合院模式)

说起他的“四合院”,Jackie一脸的自豪,上海作为斯科的本部,是核心,外地众多公司就像卫星一样围绕着总部,每一个团队都像一个小家庭,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有自己的自主权。而总部也会提供支持,想出去看看,打开门,有个公共的院子,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不会感觉孤独。

“人生路上不经意间洒下一些种子,本没期望什么,有一天回头一看,发现成了一片森林。”


Jackie虽然现在会做一些投资,但不像真正的风投,搞风控、搞合规,Jackie投资的初衷更多的是一种乐趣,另一方面是想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团队里有些leader做得好,想出去创业,与其让他跑掉,不如一块做事。除了斯科总经理的身份,Jackie身上又多了个猎头界天使投资人的标签,有时他会笑称其实自己就是个培养比自己强的老板的人。

Jackie想要做一家比较有“情”的公司,但不代表他就不接受斯科系里有“狼性”的公司。他欣赏这样的公司,也会去支持这样的公司,但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做不了。在管理公司的模式中,Jackie常常会用三个圈来形容,最核心的是Why,每一家公司文化可以不同,但内核的Why,也就是驱动是相同的。中圈是How,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途径去实现Why。最外层是What,做什么样的事,那就更加灵活了。

最幸福的人是在年轻时就能找到自己真正的Why,强大的愿景,会让驱动力一直拉着自己向上走。

而Jackie在每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越挫越勇,去做自己心底里认为是正确的Why。


猎头行业最懂中医的针灸师,无法不发生关联的大哥级人物

在猎头界,众所周知,Jackie是一个把业余玩成专业的针灸师,很多行业里的人时不时就会找Jackie来扎两针疏通经脉。开始针灸,缘起中国传统文化,采访Jackie时,发现他很喜欢用中国文学、心理学解释很多问题。他说已经不只是喜欢,而是着迷了。

(Jackie的中医书籍)

其实,在接触传统文化前,Jackie就已经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待人接物,去修养身心,当他接触理论体系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是那样做的,便一头扎了进去,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文化上,生活变得有趣起来,因为他知道,即便退休,他也有很多事可以做。

Jackie很喜欢看书,可以说是嗜书如命,从涉猎各个心理学门派的书籍,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法、道家、儒家、四书五经、诗词、中医……等一系列的书籍,Jackie越学越发现自己不知道的太多了,穷几辈子都学不完。

(Jackie和斯科的小伙伴外出团建)

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今Jackie每天都觉得很兴奋,因为有很多东西要学,生活就不会无聊。每次出差,Jackie就会带很多书,遇到晚点,他还非常高兴自己拥有大块时间,又可以看完一本书。

跟行业里的人聚会,除了共事外,Jackie都会和他们探讨传统文化。只是佛法、心理学一类太深奥,于是Jackie开始学针灸,从身心灵最基础的身体健康角度,将中国传统文化扩散给更多人知道。

心理学、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利他,而Jackie做商人讲究的是趋利避害,有一阵子,宣导中国文化、学习中医,和他作为商人、作为创业者的身份之间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难得地让他感到困惑。不过很快,Jackie就用自己的兴趣去理解情绪、接纳情绪,这才是他学习传统文化和心理学的精髓所在。

听Jackie讲他研究的传统文化,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股南怀瑾的气质,温文儒雅却又字字珠玑,时常思维发散,却引人深思,让人意犹未尽,所以很多行业里的人都喜欢来Jackie的茶室,和这位猎界大哥聊聊天、喝喝茶。

做针灸、读心理学、传播传统文化,Jackie在唇枪舌剑的猎头生活以外,是如此的诗意盎然。

骑着自行车的是当时年轻的Jackie,后座载的是梦想,还有那满满的简历;

掌管着遍布全国的斯科系的是如今带着奋斗岁月痕迹的Jackie,左手捧的是事业,右手揣的是对生活的思考。

(Jackie和他可爱的孩子)

面对二十年猎头业的起起伏伏,他淡定自若;面对行业和对手的瞬息万变,他从容应对。

大哥的胸怀,不是一蹴而就;事业的勇气,不是一朝习得。

作为猎头界的老大哥,他一直用自己独特的处事方式感染着后辈。

最后附上Jackie创作的一首关于猎头的诗词,领略下这位爱读书的猎头界大哥在猎界叱咤风云的外表下文采斐然、翩翩书生的一面。


猎场难 梦慧

久经猎场愈发难,时闻哪家抑郁郎。

停杯投箸不能食,提笔忘言心茫然。

欲以传统化悲凉,怎奈西风压老庄。

莫到琼楼高处寒,企者不立跨怎昂?

猎场难,猎场难!多歧路,驱何方?

落叶扫尽还复来,任它化泥更护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