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露×TTC|《2024年1-7月人工智能产业中高端招聘趋势报告》出炉!

首页 >> 资料获取 >> 谷露×TTC|《2024年1-7月人工智能产业中高端招聘趋势报告》出炉! 本报告由谷露学院原创 PC端请【点击此处】填写表单获取更多报告内容 从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到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标志着我国由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追赶阶段,进入了加深研发与应用落地的阶段。相应地,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结构也将随之产生巨大变化。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专有数据的结合是谷露一直致力于探索的前沿领域。谷露扎根中高端人才招聘领域,依托十余年来服务中高端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公司的积累,对行业共性数据资源建设持续投入,悉心钻研深挖中高端招聘领域的高价值数据要素应用场景,致力于为行业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大数据利用缺乏应用落地、业内数据孤岛化缺乏规模效应等共性问题提供新范式。 经过五年的沉淀,谷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逐步定期推出各个领域的中高端招聘市场需求分析报告。本期聚焦于人工智能产业及其细分职能、行业中高端职位需求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从职能、行业、地区维度比较了人工智能相关职位的需求趋势及未来发展机会,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相关企业、猎头企业提供市场洞见,也为候选人提供就业参考,初探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影响。 感谢TTC对本次报告的大力支持。 2024年上半年中高端职位新增整体上较2023年同期有显著的增长,整体增长率高达22.69%,6月达到新高后,于7月回落。 2024年1-7月,算法工程师、AI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NLP)、大语言模型(LLM)、图像/音频/视频算法五类二级职能的中高端职位需求较为旺盛,分别占比为27.68%, 13.24%, 13.24%,9.73%,9.34%。 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和汽车行业是人工智能中高端职位的主要需求领域,分别占比为31%, 17.36%, 15.25%,是主导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或应用的排头兵。 *以上图表仅为调研报告的部分节选,点击《谷露人工智能产业中高端人才招聘趋势报告(2024年1-7月)》即可获取完整版报告。

|2024-10-29T11:52:12+08:002024-09-13|分类:行业报告|标签:, , , |

前沿资讯 | 硬核揭秘“AI面试微表情识别技术”的真实面目

本文作者:谷小露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对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如今在招聘领域,有一项技术声称可以通过AI技术在视频面试过程中识别候选人的面部表情,从而判断其在面试过程中的情绪与状态,获得了不少市场关注。 不少HR关心,采用这项技术是否真的可以代替面试官对候选人进行面试? 2019年7月,5位分别来自美国东北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格拉斯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顶级心理科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组成一个研究小组(2019年专家小组),在 《公共利益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成果,对“微表情识别技术”背后的科学依据提出质疑。 这个研究被称为迄今为止微表情识别领域最大规模的荟萃分析(meta study)。 专家小组以“愤怒、厌恶、恐惧、开心、悲伤和惊讶”这六组常见情绪类别为对象,搜集并系统梳理了所有相关科学依据,以验证“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肌肉动作可以推断出TA的情绪状态”这一常见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小组试图验证“独特的面部肌肉动作模式指向单一情绪类别,且该特定面部肌肉动作模式的指向性充分具备可靠性和明确性。”这一结论。 但是,专家小组搜集归纳总结了关于人类表情产生的证据以及通过面部肌肉动作所推断情绪的证据之后发现,现有的推断“面部肌肉动作”与“情绪状态”两者有因果关系的科学研究存在以下三大缺陷: 1)不可靠:无法确定从同一组面部动作观察到相同情绪种类 2)缺乏明确性:无法找到单一面部肌肉动作与特定情绪类别存在独特关联性 3)有限普适性:场景和文化的作用未得到充分记录和归因 专家小组指出:人们虽然有时通过面部肌肉动作来表达情绪,但是人类表达情绪的方式受到文化、场景的影响而存在显著差异,即使是同一场景下,不同的人也存在不同表达方式;而且,相似的面部肌肉动作模式可同时表达多种情绪,即使是单一面部肌肉动作模式有时也能表达多种情绪。 经过对1000多项关于面部运动和情绪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是: “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仅通过一系列面部动作,就能准确推断出别人的情绪状态。”、“目前很多科技公司这方面技术的投入,实际上是在识别面部肌肉动作,而非情绪。”[1] 人的面部表情远远比机器所能识别出的含义更为复杂,将“AI微表情识别”这项技术用于面试是不可靠的。 之所以不可靠,其背后有诸多原因,下面带来详细分析。 一. 面部肌肉动作与情绪并非一一对应 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对于面部肌肉动作和对应情绪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一种常见的普遍性认知因为刻板印象而具有误导性。 比如,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Azim F. Shariff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 Jessica L. Tracy为了研究每个单一情绪类别所对应的面部结构,选取来九种不同的情绪表现来研究面部肌肉动作和情绪的关系。 研究基于的假设是每种情感类型都可以以独特的面部动作形态表现出来,(如怒容表明愤怒的存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特异性)。这个假设本身带有经验主义的刻板印象,并未得到证实。 图1:九种不同面部肌肉动作对应的情绪特征 所以,尽管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特异性,但“微笑就能说明一个人开心”,“怒容就表示一个人愤怒”吗? 2019专家小组指出,特定面部肌肉动作是否表达特定情绪的成立取决于反向结论是否成立。 比如针对 “微笑说明一个人开心”这个结论,心理学家需要考察这个结论的反向推论(reverse inference) “开心的时候人就会微笑” 是否成立。 而反向结论成立需要满足心理学界公认的四元素标准:可靠性、明确具体性、普适性、有效性。只有当一个面部肌肉动作完全满足这个四个条件时才能称之为“情绪表情”。 图2:以愤怒和担心为例,定义可靠性和明确具体性 2019专家小组表示,由皱眉、咧嘴唇来定义一个人愤怒的可靠性和明确具体性时,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观察到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不皱眉,就是对可靠性作出的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如果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偶尔皱眉,而且在恐惧、悲伤、困惑、饥饿等时候,更频繁地皱眉,那就需要对这种无效假设做近一步调研。 所以说,皱眉可能是愤怒的一种,而愤怒不一定会皱眉。 从有限的普适性来看,不同场景和文化的作用下,面部肌肉动作和情绪的关联未得到充分记录和归因。 一个人的大脑会受到其他因果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将研究结果与随机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 比如说一个人可能会受到环境(家庭,公司,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谁在场,情绪的接收者是谁),一个人的身体情况(睡眠是否充足,饥饿感),过去的经历以及个体的差异性等。由于偶然性的影响,许多专家在解释情绪和面部肌肉动作的关联时提出的必要非充分的证据。 [...]

|2020-05-18T18:25:21+08:002020-03-17|分类:前沿视野|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