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臻&赟润咨询创始人 Margaret Yao,人称「马姐」,一位创业近两年的「猎头公司HR」。
爽利的短发,飞扬的神采,只一眼就展现出,这是一位自信而且强大的职业女性。
她刚刚结束与上一个候选人的会面,与我说,采访结束后还要赴下一场约。风风火火的样子,让我差点错认为她是个性格很强势的人。
但在接下来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她却几乎都是笑着,将一切娓娓道来。
(Margaret Yao)
人各有早晚,长大是从建立责任感的那天开始的
Margaret 是在这两年对「自我」和「目标」确凿的,更准确地说是在最近一年多。
而在此之前,无论是大学毕业之后成为老师,度过了无功无过的最初3年;还是在2003年懵懵懂懂地抱着一丝「英语好就应该去外企」的向往进入 Hudson ,拿着两位数工号21,成为国内「元老级」的员工。那时候还很年轻的她其实不太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 Hudson ,几乎所有的员工,发展路线最终都是业务线,从R到C,厉害的再成为大猎头」当时只有 Margaret 走了独特的另一条路,成为猎头公司里的一名 Admin ,但这同样不是因为想要做,只是相较于业务来说,年轻的她本能地觉得这是一条相对「轻松」的路。
采访中,她从来没避讳过自己曾经的「不成熟」,甚至向我坦言道,在2008年之前,自己一直抱有「小女人心态」,甚至一度想放弃工作去做全职太太。
按 Margaret 自己的话来说,2008年是对于她职业道路以至于她人生,都非常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生命,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与难得的机缘、也经历了经济危机下的惊心动魄与忍痛割肉。
可能是人在重大转折点上获得的感悟,往往都更加深刻与难忘。
「还是比较幸运的,在 Hudson 得到了当时中国区老大的赏识,我很多自己都不知道的能力和亮点都是她发掘的,我能成为现在的自己,也与她当时的定向培养是分不开的。」
除了贵人提拔,当然还有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机会。「那时候的我跟在老大身后,她做什么我就要做什么。市场部经理走了我要做市场,财务部经理走了我要又协助财务。就算那时我一点不会,也被赶鸭子上架似地先顶上去再说。」
被推着走,是当年她的切身感受,却也迫使她快速地成长。
「我原来的想法很简单,老板信任我,让我做一件事,带团队是因为相信我能做好。」
在带团队之后,她却油然而生出一股责任感,「到那时我才意识到,被委以重任原来不只是因为相信我能做好,而是希望我也能为整个团队负责。」
从这一年开始,Margaret 开始有意识地寻找目标与真正的自己。
时间来到了2015年中,此时的 Margaret 加入 Connectus 担任起了中国区的人力资源经理。
在接下来的将近两年时间里,她经历了公司业务和人力资源部门从无到有的搭建过程,以及3个月内连开3个外区 Office 的职业巅峰。也正是这些经历,坚实了 Margaret 自己创业的想法。
「虽然在 Connectus 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很感激公司和 CEO 对我极大的信任和支持。我所得到的经验,坦白地说,对我后期的创业,帮助很大。」
于是在2017年初,在行业内已经做好积累的 Margaret 决定开始创业。
创业之初,她独自走过了最初的9个月,靠着自己单干,走通了一条能够「保证养活团队、养活员工」的路。一直到2017年底,一个重要的人出现了—— Jacky Yu ,大家都叫他于叔叔。此时的他也正在同样的领域发展,因为看好 Margaret 的创业项目,便主动寻求合作。
对于是否要接纳一个合伙人,起初 Margaret 十分谨慎,在多次接触之后,却渐渐被 Jacky 的诚意与人品所打动,最终开始了两家公司的合作:一起找人、找办公室、找新业务……团队就这样组建了起来。
(广受好评的沙盘培训课程)
与 Jacky 的合作已经走过了非常和谐的第一年,未来可见地还将走过更多的一年又一年。现在 Margaret 的公司已经上了正轨,她也找准了自己,学会了主动地为他人负责,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公司里选出来担任 leader 的员工,能力可以不是最强的,但一定是愿意花时间甚至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带领团队,对下负责的。」对于员工们,她也正如此培养与要求着。
经历过懵懂、跌撞、满足、沉寂与再一次的满足,感受过压力、挫败、陪伴、独行与再一次的陪伴,Margaret 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场幸运的「东风」,借着它就能够顺势而起,到达人生中某个成功的彼岸。对于 Margaret 来说,属于她的这场「东风」来得不早不晚,她已经准备好了,而且她也还有精力与信心去搭乘。
理性或感性,对员工相信将心比心的力量
创业的两年里, Margaret 的公司始终走的是小而美的精品路线。
「关于招人,招多少人,我现在是比较谨慎,也比较理性的。」在她的未来计划中,公司规模会有一定的扩张,但是她没想过要铺得太大。
虽然招人的时候保持理性,但在她向我讲了几个和员工之间的小故事之后,让我觉得她其实是个充满感性魅力的领导者,我相信 Margaret 的员工们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总是有老板说‘我对待员工就像对待我的家人’这句话,我觉得不确切,因为你能开除家人吗?」谈话间隙,她用一个小段子逗乐了我们。
将心比心,这四个字被 Margaret 频频提起。「我更愿意与员工成为合伙人,成为前进路上的伙伴。我将信任给予员工,员工也会用努力回馈我。」Margaret 相信人心其实并不易变,人心是很长久的,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外部状态而改变。
(Margaret给员工们赠送的「大红包」)
有一件事请印证了她的这个信条:
不论这个行为本身是错还是对,很多公司对怀孕员工、特别是怀孕新员工都有重重的「潜规则」。Margaret 的公司里女性员工居多,但任何一个员工如果怀孕,她都会给予最大的支持。
「曾经有个女孩子在入职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怯生生地来找我说,‘对不起马姐,我怀孕了’。当时我的想法完全是为她感到开心,我不觉得我受到了欺骗。后来那名员工因为孕期反应剧烈,基本都是远程在家办公。但是她真的很争气,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做成了很多单。」
「所以说,我不是在做慈善。我只是觉得,人都是你怎么对他,他便怎么对你,这就是将心比心。」
但感性并不代表没有原则。她注重的是员工的工作过程与方法,有没有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有没有一直进步……更主要的是员工自己想不想做好。
对于没有工作态度的人,Margaret 从来都是「斩立决」的,她不愿意在他们身上花即使一分钟的时间。「我在公司里其实有个外号叫“教导主任”。一是因为长得像,二是我确实是会教训人的。」
在日常的工作中,她直言道,自己不是那种乐呵呵的「老好人」,而是会出言批评员工的领导。错误太过分时甚至会「言辞激烈」,但会议开完之后,在工作之外,大家还会回到亲亲密密的状态,团队成员之间的粘合度也很强。
(会上争论完,还会亲密地结伴吃大餐)
这样的公司确实让人羡慕。我又问 Margaret ,她有没有想过在未来,当公司规模大了、员工多了,还能保持这么好的氛围吗?
「我有信心。」她说。
确实,企业管理需要机制与规章,但任何机制都会有漏洞。有人将企业文化天天挂在嘴上,让它看起来好像是个很虚的东西。而实际上,企业的文化就是在所有规章制度之外,一些无法规定的东西的约定俗成。
「对于老员工们,我是怎么对她的,她便会怎么对后来的员工。」
Margaret 相信,这些都是可以传承的。
谈谈猎头行业,谈谈年轻一代
谷露:创业者需要在其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你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呢?
马姐:对于创业者来说,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这种支持不是经济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这让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总有人会认可。「参与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东西,偏见与分歧的产生往往就来源于不了解。虽然不会将公司的情况事事都与家里分享,但我会让他们知道每一段时间我都在经历什么大事。对于儿子更多地在于言传身教,往往是我们面对面坐着,我处理工作,他做作业,一起认真、一起努力。
(美满的一家三口)
谷露:猎头行业正在不断变化,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你有什么看法?
马姐:猎头这个行业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开放、高智,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理性。
技术可能会代替一些招聘中的低质量劳动,但招聘的本质与价值在于对人、对行业的洞察,这是很复杂也很难代替的。
科技的变化会造就猎头行业,会迫使顾问不断提炼自己,让自己的服务更有价值,回归服务本质。我还是非常乐观的。
谷露:猎头公司的员工流动率还是比较大的,对于「留住核心员工」,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马姐:除了物质上的回报和氛围上的适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员工看到在这家公司里的发展前景,让他们保持热情和劲头,甚至帮助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所以,我也一直有把蛋糕做大的「贪欲」。除了现在已经发展得不错的 R2R 之外,我还开拓了猎企咨询、猎企培训的新业务,在未来可能还会涉及更多方面。而我的目光会朝前看,现在我手上的业务在未来都可以给我的团队成员,而我会不断寻找与挖掘新的领域。
谷露:现在你的团队里,哪个年龄段的同事居多?很多人说现在的90后甚至95后员工「不服管」,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马姐:我自己的某些个性特征其实和大家认为的90后很像的,我很爱折腾,讨厌做繁杂、固定、没有新鲜感的东西。现在团队里有很多90后员工,应该说大部分都是90后员工,甚至有90后的 leader 。我觉得他们真正不服的不是管理,而是一些老板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做不到还要求下面的人。所以为了做出「表率」,也为了保持自己的业务敏感度,我也一直在业务的一线做着。从书里,在与客户、候选人的接触中,涉猎更多的方法与知识、了解更新更真的市场局势。
谷露:一些批评年轻人「盲目」、「浮躁」、「迷茫」的声音在各类职场文章中受到追捧。对选择猎头行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开端的年轻人,你有什么话想告诉他们?
马姐:这些声音本就是社会对年轻人的苛刻,适度的迷茫是正常的,大胆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就是了,一边走着,才能对自我的目标渐渐明晰。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他终身的财富,年轻人也不要害怕做出选择,也不要在踏出任何一步之前过多地犹豫不决,要有试错的胆量。不管你选择哪条路,能走多远,都取决于你在这条路上有没有好好地走。
初时不觉,谈话越进行越感到,我与 Margaret 的对话不像是一般意义上的采访,更像是我坐在这听了一场醍醐灌顶的人生课。
「至于很久很久以后,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刚刚所说的、想做的一切都实现了。我可能会放下现在的工作,再回去从事教育。这也可以说是我的一个执念吧。」
看吧,她的回答也和我不谋而合。
END